北京市
互联网      + 全国专业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首页
网站导航
移动正义刑辩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刑法常识 >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全文

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来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发布时间:2020-12-20          阅读数量:1831

文章导读:犯罪预备概述_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作为一种未完成形态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犯罪预备概述_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作为一种未完成形态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据此,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主观上为了犯罪   

成立犯罪预备,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为了犯罪。从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的关系来看,这里的“为了犯罪”实际上是指为了实行犯罪,即为了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为了犯罪,包括为了自己实行犯罪(理论上称为自己预备罪)与为了他人实行犯罪(理论上称为他人预备罪);为了犯罪,不是一种独立的罪过,但表明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故意,因为行为人在具体的犯罪故意支配下,才能为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了犯罪,表明行为人在具备犯罪故意的前提下,认识到自己的预备行为是为实行行为服务的,认识到预备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促进作用;为了犯罪,表明行为人在该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因而与犯意的形成、犯意的表示具有本质区别。     

(二)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预备行为是为犯罪的实行创造便利条件,以利于危害结果顺利实现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整个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由于某种原因停顿下来,预备行为就会进一步发展为实行行为,从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所以,一方面,预备行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预备行为只是为实行行为创造便利条件,因而不可能直接造成实行行为所要造成的危害结果。      

总的来说,预备行为是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刑法将预备行为规定为两类,即准备工具与制造条件。准备工具事实上也是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只因是最常见的预备行为,故刑法予以特别规定。准备工具,即准备实行犯罪的工具,主要表现为:购买某种物品作为犯罪工具;制造犯罪工具;改装物品使之适应犯罪需要;租借他人物品作为犯罪工具;盗窃他人物品作为犯罪工具等。制造条件,是指除准备工具以外的一切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如调查犯罪场所与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候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等等。      

(三)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预备必须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预备行为没有完成,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二是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四)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预备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或者自动不着手实行犯罪,则不成立犯罪预备,而成立犯罪中止。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表示人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因而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而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现实的威胁。

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显然,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对于预备犯,可以从宽处罚。“可以”是授权性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具有允许、许可的意思,但同时也表明了刑事立法的倾向性意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预备犯得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究竟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对犯罪预备的整个案件进行综合考察后来决定。主要应考虑的情节有: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本身能否导致实行行为造成重大危害结果,犯罪预备行为所反映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等。在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准备实行特别严重的犯罪、手段特别恶劣时,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概述_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未遂概述_犯罪未遂的类型

犯罪未遂概述_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制造毒品失败的行为能否认定为犯罪未遂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刑法条文释义_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对未遂犯处罚原则】

刑法常识

刑法总则  犯罪概说 犯罪构成 排除犯罪的事由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共同犯罪   单位犯罪 刑罚罪数 刑罚概述 刑罚的体系 刑罚的裁量 刑罚的执行 刑罚的消灭 刑法条文释义 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 罪刑各论

标签: 犯罪   司法认定   刑法           日期:2020-12-20 | 关闭 | 所属分类| 刑法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lvs995.com/fzdwwcxt/520.html
推荐阅读
北京市刑事律师推荐 更多

高效  精准  服务

专业刑事法律问题咨询

在线咨询

本地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最新资讯

学知识

热文推荐

关注我们

找律师

找全国刑事辩护律师

咨询律师

在线免费咨询刑事律师

推荐律师

推荐全国专业刑事律师

登录 注册
     站点地图     热点罪名     关于我们     律师加盟     加盟须知     会员专享     网站地图     合作机构     律师登录    

刑事律师

正义刑辩网

服务热线

010-86221715

全国专业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北京浩博正义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283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831号